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六、水仙死在二月(昔) (第3/4页)
“咔哒、咔哒”,精确地走着。 其实每个人心底都明白,关于母亲的死讯,如同那场事先张扬的谋杀,从荆北前线到云陵每个家庭,早已在无数个无声的电话、沉重的叹息和躲闪的眼神中传递、蔓延,抽干了每一寸空气。 而真正的痛苦,才刚刚开始,它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恐惧,一个被传言的影子,而是一份盖棺论定、白纸黑字的通知,一捧将在未来某个不确定日子被送回的骨灰,以及这间屋子里从此静止、再也无法被任何暖意驱散的、永恒的寒冬。 她赤着脚站在原地,冰冷的瓷砖贪婪地汲取着身体仅存的热量,寒意如毒蛇般顺着腿骨向上蜿蜒、缠绕,直抵心尖。 父亲依旧维持着开门的姿势,背对着她,像一尊风化的石雕,一动不动,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绝望尘埃,细细密密,悬浮不去,呛得人喉咙发紧,胸口闷痛。 “爸……” 她听见自己的声音,冲出喉咙,却在瞬间被汹涌的酸涩与哽咽狠狠扼断,只留下一个撕裂般的气音。 她想挪动脚步,像幼时受了惊吓或委屈那样,扑进那个宽阔的、总能给她庇护和温暖的怀抱,可双脚如同被冻结在冰面上,沉重得无法抬起分毫。 泪水毫无预兆地奔涌而出,guntang地滑过微酡的脸颊,没有嚎啕,没有抽噎,只有guntang的液体,在静默洪流中,汹涌地向下淌落。视线瞬间被水雾淹没,父亲僵硬的背影在泪光中扭曲、变形,沉入一片晃动的暗影。 父亲听到了。 他的转身,带着关节生锈般的、令人牙酸的僵硬。 没有泪痕,没有表情,只有石化般的漠然,所有的情绪、所有的知觉,都在那惊天噩耗劈落的瞬间,被彻底击穿、碾成了齑粉,连痛苦都来不及成形,只剩下无边无际、吞噬一切的空白与死寂。 父亲看着女儿脸上无声流淌的泪河,嘴唇微微翕动了一下,似乎想挤出一句安抚或一个无意义的音节。然而那点微弱的意图,迅速被更大的茫然所吞噬,他的眼睛,曾经温和、坚毅,映照着女儿成长每个瞬间的眼睛,只是空洞地望着她,又仿佛穿透了她,投向某个遥不可及、只有虚空和崩塌的所在,里面充满了全然的困惑和无措,整个世界在他脚下猝然倾覆,而他孤零零地站在废墟中央,甚至不知该从何处拾起第一片碎瓦。 其实几天前,她并非没有在心里预演过这一幕。 是的。 在那些辗转反侧、恐惧啃噬的深夜,她甚至冷静地、近乎残酷地构想过母亲死亡后的场景:或是深夜一个冷漠的电话,公式化地传达死讯;或是追悼会上,她穿着不合身的黑色衣服,对着冰冷的照片鞠躬;又或是父亲沉默地整理母亲的遗物,将一件旧衣捂在脸上,肩膀无声地抽动...... 然后,是家中永远空出的位置,餐桌上挥之不去的沉默,自己该如何面对那些怜悯的目光,如何继续学业与生活,她甚至理性地分析过悲伤的阶段,试图用逻辑的框架去容纳这可能的未来。 她以为自己在那片理智的沙盘上推演了所有路径,为每一种可能的悲伤都预留了位置,以为这样做就能驯服那盘踞心头的原始恐惧。 然而,当真实的死亡,不是作为一种概念,一个可能的结局,而是以一种如此具体、赤裸、且无可更改的方式降临,剥夺了她作为女儿的拥抱权,甚至连母亲的容颜都将化作一抔无法即刻触摸的尘埃。 她才刻骨铭心地体会到,死亡的本质是不可预演的。 生命一旦逝去,便是绝对的、物质的、不可逆转的终结,不留任何温存的余隙。 她伸出双臂,紧紧地,用尽少女全身的力气,环抱住父亲那冰冷、僵硬、仿佛随时会分崩离析的身体。脸颊深深埋进他那件沾染室外寒气的旧毛衣里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