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1470 (第1/2页)
都是得知了消息,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。马车走进了,可以看到高家门口已经将红色的灯笼物件全部都取了下来,挂上了白幔。大门口,已经搭建起了偌大的灵棚,灵棚外面举着三根丧幡,大约有三丈六,白布包裹,帆长一丈四,宽七尺。在灵棚的中间,左右又各有一白布条,七尺长九寸宽,这叫下马幡。前来吊唁的客人,到了这里,就该下马了。在灵棚右边,就是整仪幡,高有二丈一帆长五尺宽三尺,左右白条四尺宽二尺一寸。女眷到了这里,会把身上不合宜的首饰取下来。会有伺候的下人,端着洗脸的盆迎侯,女眷们会在这里略微修正一下,准备戴孝。荣宜县君虽然是礼法上正经的外祖母,可外孙也好,外孙媳妇,都不必戴重孝。只需要小功即可。再有,他们都是庶出之子,并不是高氏亲生,又可以更轻一等。因此,下了马车,到了整仪幡面前,因为她们都已经更换了素服,只需要在外面套上稍粗熟麻布的孝衣,头上以孝布缠头即可。奉上用白纸包的奠仪,还有纸钱之类,再更换了孝服,就被人迎进了里头的灵堂。远远的就听到一阵阵高高低低的女子呜咽哭泣声,加上一院子的白茫茫,还有和尚道士念经,更有烧纸和烧香,烟熏火燎的。身为女眷们,碰到这样的场面,一个个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。一进院子,就都不约合同的拿出帕子来,在眼睛附近揉上一揉,眼圈立刻就都红了。再哭丧着脸,看着也就很有几分哀戚的样子了。王永珠在跟张婆子她们分开之时,顾家大夫人就叫她过去,小声交代过。别的没有,让自己哭的药材,王永珠还是有的。再加上宋重绢两姐妹,也偷偷的将孟姨娘给她们准备的帕子塞过来两条,也就足够了。只将那帕子往眼角边一压,就忍不住眼睛又辣又疼。要不是她忍着,只怕眼泪都冲出来了。进了灵堂,当头就看到一幅偌大的棺材正对着门口。棺材上还挂着一朵大白花,上面黑漆漆一个大大的奠字。棺材两边,和尚道士互相占据一方,你念经我敲木鱼,倒是热闹的很。棺材前头,摆着几个偌大的火盆和香炉。火盆前,又摆着几个白布裹着的蒲团,这是给吊唁的人磕头用的。两边一溜的孝子贤孙,正哭得伤心不过。这种时候,自然有负责接待的人,上前来,将王永珠一行人迎了上去。依着次序,在棺材前磕头,上香又烧纸。一旁的孝子贤孙自然也要回礼。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受教一套流程走下来,就被人迎到里头的屋子里歇息。这屋子里已经有不少女眷了,想来都是高家的近亲。女眷们虽然眼圈都是红的,可神色却看不出什么悲戚来,三五个坐在一起说着闲话。见王永珠一行人进来,只上下打量几眼,也就知道了。有好几个女眷似乎想过来说话,只不过王永珠只低着头,带着小侯氏,还有宋重绢两姐妹选了个角落坐着。看样子似乎并不想说话,因此也就犹豫了。小侯氏如今心里还后怕着,王永珠做啥,她也就做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