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Chapter3/远在天边,近在眼前 (第2/3页)
正在写英语模拟卷,而林砚生手边,则是一本看起来排版更密集的试题。 任晞朝正被一道完形填空题卡住,语境是一个关于文化差异的短篇。她反复读了两遍,依旧在两个选项之间摇摆不定,眉毛不自觉地蹙起,笔尾轻轻抵着脸颊,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。 长时间的沉默和细微的焦躁感,到底还是引起了对面的人的注意。 “哪题卡了?”林砚生的声音不高,却像一颗石子投入静谧的湖面,打破了书房里维持已久的安宁。 任晞朝抬眼,对上他平静无波的目光。他不知何时已经放下了笔,正看着她,显然注意到了她的困扰。 她抿了抿唇,指尖在卷子那道题干点了点,“这道,感觉B和C哪个都像,又感觉哪个都不对。” 林砚生站起身,绕过宽大的书桌,走到她身边。他没有靠得太近,只是微微俯身,目光落在她指尖所指的题目上。 他身上带着淡淡柑橘沐浴露的气息,随着他的靠近,若有若无地萦绕过来,让任晞朝的心跳漏了一拍,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。 “完形填空,纠结选项的时候,不能只看词汇本身的意思。”他声音平稳,听不出什么情绪,“上下文逻辑和搭配比词义本身更重要。你把你认为可能的两个选项代入,把句子完整地读一遍。” 任晞朝低声将两个选项分别代入句子念了出来,结果还是没找出答案,“感觉……好像都可以?”她还是有些不确定。 “再读前后两句。”林砚生提示,“看这个空后面跟的介词,还有前面这个动词的惯用搭配。全国卷喜欢在这种地方设陷阱。” 经他一点拨,任晞朝再仔细一看,果然发现其中一个选项与后面的介词组合显得十分生硬,而另一个则流畅自然。 任晞朝看明白了,“是这个!”这道题最终答案是选C。 “你的问题在于,有时候想得太复杂,试图去‘推理’出答案,反而忽略了语言本身的习惯性用法。”林砚生直起身,但没有立刻离开,目光扫过她卷面上其他几处修改的痕迹,只是粗略地扫了一眼她的做题痕迹便知道她哪些方面不足,“尤其是完形和阅读,语感很重要。而语感,来自于大量的、有效的输入。” 英语是她的相对弱项,成绩通常在125到138区间,这个成绩确实不差,但是在深中的理科尖子班,还不够拔尖,也不够稳定。 “练习的质比量更重要。”林砚生回到自己的座位,拿起他刚才在做的那本厚试题,“你平时都用什么教辅学英语?” “除了学校的卷子和教辅以外,还有老师推荐的那几本练习册。” 林砚生闻言,不置可否,只是将手中的试题集推到她面前,翻开的是一篇阅读理解。“试试看这篇。” 任晞朝疑惑地接过来,只看了几行,就感觉到明显的不同。文章的词汇量更大,句子结构更复杂,涉及的话题也更偏学术化。她硬着头皮读下去,速度慢了许多,遇到好多个不认识的生词。 “感觉比平时的还难好多。”她忍不住问,抬起头。 林砚生看着她微微睁大的杏眼,里面清晰地映着自己的影子,语气平淡地解释:“上海卷。” 上海英语教育的超前和难度全国闻名,上海英语说第二全国没有人敢说第一的含金量。她早有耳闻,只是没想到,林砚生人在深圳,却一直是用老家的标准在要求自己。 “你…一直做的都是上海卷吗?” “嗯。”他应了一声,仿佛这是再自然不过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