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4 (第1/2页)
4
王瑶出生于1980年代初,旧金山南部一栋退色公寓楼里。父亲在她五岁那年离开,从此没有回头。母亲靠打散工度日,在洗衣房、餐馆、陌生人家的地毯上辗转。她们与四户人家共住一套房,两人合住一间隔断出的半房间,白天昏暗,夜里嘈杂。 她读的是本区的公立小学,语言成绩好,数学一般,老师说她坐姿特别端正,从不主动讲话,也从不捣乱。放学后王瑶会在图书馆多待一会儿,母亲下班晚,怕她在家出事。她习惯一个人看书,把词汇本记在旧信封背面,晚上回家吃饭、学习、睡觉,日复一日。 十四岁那年,母亲接受洛杉矶比佛利山一户华人家庭的住家保姆职位。对方姓盛,丈夫做地产,夫人是大学教授,讲英美文学。王瑶跟着母亲搬进盛家后院的佣人房,是一间由车库翻新的独立小屋,铺木地板,有简易的洗手间和一张单人床,收拾得干净整齐。盛家对佣人态度温和,说话不重,只是不亲近,也不鼓励越界。 王瑶继续通勤到原来的公立初中,每日放学后从厨房侧门回后院,绕过泳池,直接进屋。母亲提醒她:“盛先生和盛太太人很好,但我们是雇员,懂分寸就好。”王瑶照做,从不在主屋久留,只用厨房边门进出,从不进入私人空间。 盛家的儿子盛轩和她同龄,就读Harvard-Westlake,是最好的私校之一。盛轩每周有两次网球课,周末请家教补数学。两人偶尔在后院擦肩,见面打招呼,有时她在外面背书,盛轩从球场回来,会顺手问一句:“你在准备什么?”或者“你每天都走着回去?” 她母亲总说:“不要和人家孩子太熟。”王瑶听得进去。她不主动搭话,也不多停留。她的生活节奏清清楚楚:早起上学,回家复习,背SAT词汇,做账本,帮母亲把采购单重新算一遍。 节假日时,盛太太会送她一些旧书、礼品卡或者剩的欧洲进口饼干,说:“这些太甜,你们尝尝。”盛先生也常在晚饭后顺口问一句:“最近课业忙吗?”王瑶每次都点头,说谢谢。他们有礼貌,有距离,不故意亲昵,也不把人晾着,始终维持一种克制的温和。 王瑶有记日记的习惯,把日常细节一笔一笔写在软封本里。她记录每周垃圾车什么时候来,盛太太几点出门上课,盛轩晚上在哪个时间段会在泳池边讲电话。他总是走来走去,语速不快,有时夹杂一句中文、有时是低声笑。她坐在佣人房窗边,看着他在玻璃门前走过一圈又一圈。 十五岁那年夏天,盛家提出带他们母女一同去马里布海边过周末。王瑶起初拒绝,说自己不爱下水。母亲劝她:“人家请你是看得起,别太僵。” 王瑶穿着旧连体泳衣,披了件衬衫坐在沙滩边。盛家带了帐篷、便当、果汁,还有两只防水音响。盛轩在水里跟朋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